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“草编之乡”河北大名:年产5000万件草编织品 餐垫出口量居全国首位!

“草编之乡”河北大名:年产5000万件草编织品 餐垫出口量居全国首位

时间:2025-07-08 19:43:49 来源:非意相干网 作者:百科 阅读:683次

中新网邯郸7月16日电 (王天译 张盼盼)夏日,草编之乡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西付集乡的河北一家草帽加工厂内,90多名村民正坐在缝纫机前飞针走线。大名随着缝纫机此起彼伏的年产哒哒声,一顶顶草帽堆成了小山。草编餐垫出口

“农忙时间就下地务农,织品农闲了就来这里干活,量居制作一顶草帽能收入0.6元至1元,全国熟练的首位工人一天能生产二三百顶。”村民赵密君笑说,草编之乡家门口的河北草帽工厂,不仅可以让她照顾孩子老人,大名还能利用农闲时间增加收入。年产

据当地县志记载,草编餐垫出口西付集乡的织品草帽编织业可追溯至清朝雍正年间。1952年,当地成立大名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草帽辫加工厂。

“上世纪80年代,厂子效益最好时有700多名工人。”曾任该厂设计师的王群英说,那时大名县制作草编的群众达15万人,草编、草帽产量占河北省总产量的60%以上,是远近闻名的“草编之乡”。

图为河北省大名县西付集乡草帽加工厂员工使用胶枪装饰草帽。 庞涛 摄

王群英说,1991年以后,作为大名县草帽辫加工厂外销渠道的河北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倒闭,再加上普遍种植不适合大名草编的高产低秆小麦,销路萎缩及缺少原材料致使草编生产越来越难。2001年,由大名县草帽辫加工厂改制而成的大名县工艺品厂也倒闭了。

“虽然大名生产草编的手工作坊也在随后相继停业,但草编制品因其实用性始终受消费者认可,因此批量生产虽存在困难,却并没有从人们生活中消失,仍然有一部分人在继续做草编工作。”西付集乡大寨村村民朱敬起说,他的父亲就是一位草编工人,自幼的耳濡目染让他对草编产生浓厚兴趣。

中专毕业后,朱敬起一边外出打工,一边考察草编市场,他发现草编制品经过艺术加工后,因其欣赏与实用的双重价值,颇受国内外客商青睐,市场巨大。1997年,他拿出所有积蓄在工业基础扎实的浙江台州办起了草编制帽厂。

2017年,在西付集乡返乡创业计划的吸引下,朱敬起回到家乡创业,投资兴建草编厂。至此,西付集乡再次有了草编企业。

朱敬起说,过去编织草帽全凭手工,产量有限,花色品种单调。建厂后他引进了电脑刺绣、喷绘等现代工艺制作技术,同时在工艺研究、艺术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仅是草帽一类已有200余花色样式供客户选择,这让曾经渐渐失宠的草编制品再次焕发活力。

除了内容形式的改良,朱敬起还不断将传统手工艺品与高科技相结合,“目前我们厂已经实现了相对自动化,草编制品的生产模式从原来的纯手工逐渐发展到草帽机、定型机、液压机、花边机等机器生产,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。以前一个人一天才能手工编织完一顶草编帽,现在只要两分钟就能编好一顶。”

2021年,该厂年产草帽160多万顶,年产值超过1100万元。除了草帽,草编的餐垫、手提包、扇子等产品也深受市场欢迎。去年,该厂年产餐垫530多万张,年产值达2200万元。

西付集乡党委书记刘冰说,得益于当地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政府帮扶,截至今年7月,有着悠久草编历史的西付集乡已有草编企业超30家,当地草编从业人员2500多人,形成年加工餐垫3000万张、草帽及其它草编工艺制品2000万件的规模,尤其餐垫出口量居全国首位。

刘冰说,随着技术的迭代发展,西付集乡大部分草编制品的原料已从麦草变成机制拉丝,草编制品种类也越来越多,有时装、脸谱、手提包、花瓶、收纳盒等数百种花色样式,机器批量生产草帽省时省力,每天上万顶草帽从这里运出,销往北京、上海、义乌等地及海外市场。(完)

(责任编辑:探索)

相关内容
  • 电子烟被“弃”是控烟的另一场胜利
  • 阿里猫眼万达齐发“多元类型”片单,电影市场有望热闹起来吗?
  • 【育儿科普】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?对不起 阿德勒没说过
  • 天舟四号受控再入大气层任务顺利完成
  • 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超1.03亿人
  • 佳兆业推出实物抵债等多种方式兑付锦恒财富产品
  • 三次强调深感“自责与道歉”,百亿私募基金经理自曝投资短板
  • 缩量续做MLF、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,央行此举有何深意?
推荐内容
  • 深圳坪山:放大改革“基因”效应,跑出“未来之城”建设加速度
  • 伦镍再现异动!价格频频失控下,沪镍话语权会不会越来越重?
  • 暴涨15%后又回落,伦镍价格为何上演过山车?
  • 全国人大财经委:企业破产法修订草案已经形成
  • 山西:创新驱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
  • 中金公司:房价或仍阶段性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幅度可控